梅花落

梅花落朗读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却纷纷随风飘落净尽,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注释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叹息声。

③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④其:指梅花。作花:开花。作实:结实。其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梅花。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梅花(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一旦遇到了春风春日,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它们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⑥霜华:即前句 "霜中能作花" 的简称。

⑦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辞”。这首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赏梅来表现了她对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战争的长久,亲人无音信。读者从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当时边关战争的时间之长,守疆的重要性。此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前四句咏物,后四句写人。首联的梅花引出了尾联中对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则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诗味醇厚,形象逼真。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

杨炯朗读
()

猜你喜欢

下帷长日尽,虚馆早凉生。芳草犹未荐,如何蜻蛚鸣。
秋风已振衣,客去何时归。为问当途者,宁知心有违。

()

卖药囊中况有钱,长桑亲诀旧曾传。心知肘后岐黄秘,老向人间草木年。

杏满香林澄夕露,桔垂秋井漾寒泉。祗今黄发青山里,无那看云日醉眠。

()

紫骝何处系垂杨,菡萏初分太液长。十万红妆齐衒色,三千彩袖各飞香。

游童戴叶翻歌扇,稚女穿花出画航。最是夜来添怅绝,湖南一路下新霜。

()

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声声催我急种谷,
人家向田不归宿。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
可怜白鹭满绿池,不如戴胜知天时。

()
李宣龚

事业欲安说,溪边柳成围。当时叩门人,百过亦已衰。

此园在城东,地偏故自奇。世俗便贵耳,浊醪争载窥。

()

为问朝衣夜向晨,王程留滞动经旬。人间添线怜贫女,天上传餐赐近臣。

预遣荔生能应节,即防柳弱欲偷春。应知晴日无云物,肃望分明见北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