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江上见,握手泪沾巾。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非夫长作客,多病浅谋身。台阁旧亲友,谁曾见苦辛。
江上喜逢司空文明。唐代。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泪沾巾。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非夫长作客,多病浅谋身。台阁旧亲友,谁曾见苦辛。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青绞道中。明代。王弘诲。 径转疑无路,溪迷别有槎。乱山一鸟道,深树几人家。旅食随田舍,村醪趁野花。舆图穷岛屿,黎庶遍桑麻。
题刘教谕两山书堂。明代。杨荣。 左峰俨飞盖,右峰如聚毂。两峰并高寒,对峙气清淑。羡尔志冲澹,于焉构书屋。中藏万卷馀,琅琅时诵读。素灯深夜雨,潇潇响梧竹。岂无青藜翁,殷勤访天禄。白云东西飞,苍翠宛在目。于兹移教铎,远度松溪曲。静对湛卢清,难忘故山麓。写此寓高情,尚慕紫阳躅。
和丹岩以青溪至有作。。卫宗武。 故人未到欠诗催,才到九山云为开。野鹤正思寻老伴,盟鸥亦竞喜朋来。免教北陇惭空帐,消得南山咏有台。梅信已传花信动,直须领客待春回。
夏日御园閒咏 其三。。弘历。 风槐烟柳绿成帷,影度纱棂午日迟。暂向几馀閒学草,偶因吟罢亦敲棋。曲池新涨分鱼子,碧宇高空放鹤儿。最爱子西传好句,依稀山静小年时。
春郊书事。。区越。 暮叩禅门僧落落,早行江北路漫漫。草根已茁灵坤暖,霜雪犹铺旷野寒。年事又随忙里过,此心那得静中安。龙溪一曲春堪老,南望归心已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