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舆时得并溪行,溪水秋来似鉴清。
仰春云山劳眼力,临流照眼却分明。
婺舟道中。宋代。郑伯熊。 笋舆时得并溪行,溪水秋来似鉴清。仰春云山劳眼力,临流照眼却分明。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国子监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宁国知府等职。任上曾设书院印行二程之书,聚生徒二百余人,亲临教授。 郑伯熊继承和发扬洛学与关学,叶适、陈亮亦曾向他问学。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 ...
郑伯熊。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国子监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宁国知府等职。任上曾设书院印行二程之书,聚生徒二百余人,亲临教授。 郑伯熊继承和发扬洛学与关学,叶适、陈亮亦曾向他问学。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
赠程洁庵五首 其三。元代。李道纯。 庵儿洁净元无物,只个琼蟾养在中。功备炼成三五一,光辉南北与西东。
桥上。元代。陈高。 落日清溪上,凉风梓树秋。北来船竟泊,南去水空流。宇宙终无极,干戈未肯休。野人无意绪,独立数归鸥。
寄无可禅师。清代。屈大均。 罗浮采药失佳期,闻道嵩阳锡杖移。珠海含君千里月,秋光长得慰相思。
送黄若木还莆。明代。徐熥。 执手向城隅,送君归鲤湖。风涛危渡峡,雨雪倦登途。遣日携书卷,消寒问酒垆。不须嗟伏枥,千里待名驹。
桂轩辞二章 其一。元代。杨维桢。 桂树丛生兮轩之阳。沐雨露兮含风霜。王孙不归兮春草歇而不芳。轩中之人兮寿而康。折琼枝以为佩兮餐金粟以为粮。轩中之乐兮乐无央。